
11月4日,內蒙古自治區“完成‘十四五’規劃 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首場——“踐行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繪制現代化宏偉藍圖”專場公布了一份有厚度、有溫度的“民生成績單”。
民生福祉取得“四個顯著提升”
各族人民獲得感成色更足

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銜接效能顯著提升
內蒙古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實現了從“鞏固輸血”到“強化造血”的根本性轉變;
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脫貧群眾穩定增收;
統籌推進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協同發力,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成效顯著;
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業態蓬勃發展,傳統村落保護與活化利用協同推進。

基本民生保障水平顯著提升
“十四五”以來,城鎮新增就業累計103.8萬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到了2.26,優于全國平均水平;
內蒙古基本民生保障標準全部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615.3億元,較2020年增長了854.8億元;
落戶4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投用8個國家級和25個自治區級臨床重點專科,“流動診療車”“遠程會診”成為農村牧區新場景;
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均達95%以上;
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從“十三五”末的0.8個躍升至現在的4.5個以上,增長率全國領先。

基礎設施通達程度顯著提升
“四橫十二縱”綜合交通主骨架建成率達到84.3%,綜合交通網里程達到23.8萬公里,內蒙古自治區東西高速公路大通道全線貫通;
民用機場達到46個,覆蓋全部盟市,“空中道路網”越織越密;
建成17條新能源外送通道,6條“沙戈荒”大基地配套外送通道納規,電力外送能力達到7500萬千瓦,居全國第一位;
引綽濟遼工程隧洞段全線貫通,水利基礎設施實現從被動應對到主動支撐的躍遷;
邊境線上的農牧民徹底告別了“信息孤島”時代。

文化體育服務供給能力顯著提升
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城鄉,三級公共體育設施和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旗縣級全民健身中心全覆蓋;
烏蘭牧騎將黨的聲音和關懷送到草原深處;
長城、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內蒙古段)、紅山遺址群、萬里茶道(內蒙古段)讓歷史文脈在北疆大地煥發新生;
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點燃全區人民的冰雪熱情;
蒙超聯賽實現賽事引流到消費升溫的全鏈條發展。
內蒙古日報·草原云記者:楊林枝 陳楊 程英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