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農牧民維持生存的根本,更是支撐生活的核心。在毛烏素沙地邊緣的鄂托克草原上,土地糾紛不僅關乎農牧民的“錢袋子”,更連著草原的和諧穩定。近年來,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人民法院始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建立土地糾紛專業化審判新機制,以“三個一”工作法織密糾紛化解網絡,將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于萌芽,為“草原安睦隆 平安鄂托克”建設注入堅實法治力量。
據統計,土地糾紛專業化審判機制運行以來,巡回審判先鋒隊協同各部門聯合調解各類土地糾紛116件,成功化解26件;法院受理相關案件123件,辦結90件,司法服務的精準度與實效性持續提升。
前后銜接“一條線”司法觸角延伸至源頭
鄂托克旗人民法院創新建立并深化“136”多元解紛工作機制,通過打造綜治中心一線工作站、智慧訴訟推廣服務站、基層溝通聯絡站三大陣地,統籌實現源頭預防、多元聯動調解、速裁快審、判后答疑、執源治理、信訪化解六大功能,并專門成立土地糾紛專業化審判合議庭,為糾紛化解提供專業支撐。
在此基礎上,該法院進一步完善“先行調解+仲裁指導+巡回審判+訴訟判決”全流程機制:仲裁階段提前介入厘清爭議焦點,訴訟中強化訴調對接提升效率,判決后以典型案例釋法明理。目前,全旗已設立6個土地糾紛巡回審判點,成功化解多起疑難積案,相關經驗獲國家級媒體報道,形成可復制的基層解紛樣本。
司法服務與普法宣傳始終同頻共振。法官們在田間地頭、草原牧場現場辦案的同時,常態化宣講《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規,累計發放宣傳資料1000余份,提供法律咨詢500余人次。針對社會關注度高的案件開展庭審直播與現場宣講,讓群眾在真實案例中明晰法理,從源頭上減少糾紛發生。
左右協同“一張網”數字賦能高效解紛
針對全旗地域遼闊、土地糾紛積怨深、調解難度大的特點,該法院在各蘇木鎮布局連心解紛工作站,集成人民調解平臺、庭審直播系統、裁判文書公開平臺等模塊,構建起智能化、信息化、可視化的新型訴訟服務網絡。截至目前,已通過遠程方式開庭、調解50余次,用“數據跑路”替代“群眾跑腿”,大幅降低了農牧民維權成本。
為確保糾紛實質性化解,法院還規范建立土地信訪案件“望聞問切”四步法:“望”即全面核查糾紛全貌,“聞”即耐心傾聽各方訴求,“問”即深入探尋矛盾根源,“切”即精準制定調解方案。同時設立敗訴原因分析室,壓實原審法官首辦責任,推動每一起案件都能得到徹底解決。
上下聯動“一盤棋”多元共治凝聚合力
“土地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凝聚多方力量協同治理。”鄂托克旗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劉占彪表示。法院主動融入基層治理大局,構建起“黨委牽頭、政府負責、法院兜底”的工作格局,將7個業務部門與全旗6個蘇木鎮精準對接,把75個訴訟服務點、84名聯絡員與“法官進網格”工作深度融合,建立“網格吹哨,法官報到”響應機制。
該法院以“一對一”服務模式,通過巡回審判、聯席會議、現場指導等方式下沉網格,針對土地流轉、合同履行等高頻糾紛點提前排查介入,推動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與此同時,法院積極聯合林草局、農牧局等部門,創新打造“代表委員+法院”“紀委監委+政法委+法院+N”“首席法律咨詢專家+法院”等多元聯動機制,成立代表委員調解工作室,形成行政與司法良性互動的解紛合力。
“土地糾紛化解工作關乎農牧民切身利益與社會和諧穩定。下一步,我院將持續完善土地糾紛專業化審判機制,切實維護農牧民合法權益,為我旗‘草原安睦隆 平安鄂托克’貢獻更大法治力量。”劉占彪說。(草原云·內蒙古新聞網記者 布音額尼爾樂 通訊員 斯琴高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