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走進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林政資源科,看見桌上整齊擺放著《內蒙古賀蘭山自然保護區創建國家公園實施方案》相關材料,工作人員詳細查看文件中的目錄條目,一邊標注重點內容,一邊就目錄里的細節展開深入交流。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從守護生態的“綠色堡壘”到賦能未來的“自然課堂”,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肩負起嶄新的時代使命——以創建國家公園為目標,匯聚前沿科研力量,打造面向公眾的“自然課堂”,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道路上扎實邁進。
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林政資源科副科長夏天說:“創建國家公園,對阿拉善是歷史性機遇,它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通過品牌效應帶動綠色旅游和特色產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作為這項工作的參與者,我深感使命光榮,這份宏偉藍圖也為我們一線工作者注入了信心和干勁。”

作為我國西北生態安全屏障的關鍵一環,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正式躋身國家公園候選區名錄,《賀蘭山國家公園創建方案》等核心文件也已提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審核,創建工作邁入實質性推進階段。這份底氣,源于數十年如一日的生態修復積累,更得益于政策與資金的強力護航。今年初,阿拉善盟成功獲批生態保護修復專項2025年第一批中央預算內投資1259萬元,專項用于保護區國家公園基礎能力提升。

“這筆資金就像‘及時雨’,是對我們創建國家公園工作的有力肯定。”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規劃財務科科長多海英激動地說,這筆資金將重點用于管護站點升級、監測體系完善和野生動物救助能力提升,這既是筑牢生態屏障的關鍵舉措,更為阿拉善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注入了新動力。
在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新落成的賀蘭山展覽廳、野生動植物標本館,圖文并茂的展板以及實物標本,系統展現了賀蘭山從地質演化、生態特征到人文歷史的完整脈絡。這兩個場館的建立,不僅是創建國家公園進程中重要的基礎設施與成果展示窗口,更極大地豐富了科普宣傳教育載體,為公眾理解國家公園價值、提升生態保護意識提供了生動課堂。

據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宣教科科長袁麗麗介紹,這兩個場館的建成,標志著賀蘭山科普宣教能力的一次飛躍,真正發揮了自然科普主陣地的作用,是公眾了解賀蘭山生態價值最直觀的課堂。“未來,我們將持續開發系列自然教育課程,為廣大學生和社會公眾提供更優質的研學實踐平臺。”袁麗麗說。

走進賀蘭山野生動物救助站,工作人員正忙著給救助的動物準備草料,同時記錄其健康數據。當前,正值賀蘭山創建國家公園關鍵階段,此類精細化救助管護工作,正為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賀蘭山野生動物救護站的建設,改善了以前救護設施場地以及設備不足的情況。”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科副科長阿麗瑪表示,后續會繼續擴大野化訓練場,建設更加適合野生動物生存的模擬生境,進一步豐富研學基地自然課堂的內容,讓公眾近距離了解賀蘭山生物多樣性,增強大家的保護意識。
為匹配國家公園的高標準定位,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同步推進基礎設施升級,其中總投資894萬元的現代化綜合培訓研學基地,成為“生態+科教”融合的核心載體。該基地整合森林防滅火培訓、航空巡護、野生動植物救護、珍稀植物引種繁育和科普宣教五大功能。

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任俠表示,未來的賀蘭山,不僅是生物多樣性的“家園”,更將成為科研創新的“沃土”、生態科普的“陣地”。管理局將依托創建國家公園的大好機遇,以“科技賦能”全力推進保護區“生態保護”“科教融合”,為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貢獻力量。(徐愛翔 武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