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敖漢旗興隆洼鎮的田野里處處是機械化秋收的繁忙景象。在寶國吐村的千畝谷子地,8臺聯合收割機穿梭作業,割臺起落間,金黃的谷穗被盡數收盡,脫粒、清選一氣呵成,不一會兒就裝滿了一輛輛運輸車。“往年人工收谷子,一畝地得3個人忙一整天,現在機器一響,1小時就能收10畝,還不用曬谷,直接拉去烘干,省了大功夫!”正在地頭查看收成的寶國吐村種植大戶馮敏,看著收割裝車的谷子笑得合不攏嘴,“多虧政府這幾年幫我們聯系農機合作社,還補貼農機購置費用,現在我們村收秋基本不用靠人力,省心又省力。”

今年興隆洼鎮種植谷子、玉米等糧食作物超10萬畝,為保障秋收高效推進,鎮里提前摸排各村農機需求,協調56臺聯合收割機、32臺玉米脫粒機、12臺烘干設備組建“秋收農機服務隊”,分片推進收割作業。在嘎岔村的玉米地,農機手駕駛著大型玉米收割機,一邊收割一邊將玉米棒輸送到隨行的運輸車上,村民朱廣東跟著運輸車往家運糧,他算起了明白賬:“我家種了400多畝玉米,以前雇人收一個人一天算上管飯得花200元,一天用10個工就得2000元,這些玉米說不上多少天才整完,秋后算賬是挺大一筆支出。現在好了,我和鄉親們都用機器收地,一畝才80塊,還能直接把秸稈粉碎還田,既省了錢,又養了地,這都是政府引導機械化的好處,咱農民真正得了實惠。”

據統計,目前興隆洼鎮秋收作業已完成70%,其中谷子機械化收割率達80%,玉米機械化收割率超95%,綜合機械化率較去年提升3個百分點,預計10月下旬可全面完成秋收任務。“我們始終把推進農業機械化作為提升糧食產能的關鍵抓手,不僅幫農戶對接農機資源,還每年組織農機手培訓,現在全鎮90%以上的農戶都能享受到機械化服務。”鎮長張永波介紹,下一步鎮里還將引進2臺大型谷物烘干機,建設3個農機服務站點,讓機械化覆蓋耕種收全流程,助力農戶穩產增收。

在嘎岔村的農機服務點,剛完成作業的收割機正在進行保養檢修,該村農機合作社負責人說:“鎮里幫我們打通了農機調度、維修、供油的‘綠色通道’,現在不管哪個村有需求,我們1小時內就能趕到。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幫周邊村收割谷子、玉米2.3萬畝,沒讓一畝地耽誤收割。”隨著機械化的普及,興隆洼鎮不僅縮短了秋收周期,還減少了糧食損耗,機械化正成為當地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硬核支撐”,讓越來越多農戶在豐收季嘗到了科技興農的甜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