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烏蘭察布市集寧區馬蓮渠鄉霸王河村蔬菜大棚種植基地,一座座可越冬新型溫室大棚整齊排列,一眼望不到頭。在幾棟正值采摘季的溫室大棚里,一排排綠色藤蔓上掛滿了番茄,不少村民往來穿行,采摘、分揀、搬運,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記者了解到,這片溫室大棚由內蒙古正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承包,主要種植番茄,大部分發往全國各地,部分供應集寧地區及周邊市場。

眼下,番茄成熟上市,讓在這里務工的村民有了一份可喜的收入。家住霸王河村的村民張海明告訴記者:“我今年57歲了,外出打工的活不好找,村委會幫忙聯系了承包大棚的企業,一年四季都能在這里干活,工資按月結算,到手有4000多元,不僅工作穩定,而且家門口就能打工,我們特別滿意。”
像張海明這樣因大棚受益的村民,在霸王河村不在少數。溫室大棚打破了自然條件限制,從選種育苗到日常管護再到成熟采摘,全年都有農事可忙,新鮮蔬菜也能四季供應不斷。這不僅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穩定就業,更讓土地產出效益大幅提升,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增收搭建了堅實平臺。

“今年,我們村的可越冬新型溫室大棚增加到了31座,目前有24座流轉租賃給了企業,7座由村民承包種植,為村集體經濟增收30余萬元,同時也解決了50余戶村民冬季外出打工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加快發展設施農業,加強對農戶的技術指導和服務,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霸王河村黨支部書記金雪瑞說。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近年來,馬蓮渠鄉霸王河村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經濟發展之路,在設施農業上“大做文章”,實現了家家有大棚,戶戶能增收,大棚蔬菜種植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金鑰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