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在科技館參觀 烏蘭察布科技館供圖
“同學們知道潛望鏡最早起源于哪里嗎?”10月31日,在烏蘭察布科技館的科技課堂上,伴隨著講解員的提問,中小學生科技研學活動拉開了序幕。集寧區永安路小學與集寧區物流園區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走進科技館,在講解員與科技輔導員的帶領下,開啟了一場“行走的科學課”。
活動當天,學生們分組穿梭于科技館各主題展廳,在互動探索中感受科學的“活態”魅力。《智能空間展》里,靈活運轉的機器人與炫酷的汽車模型引得孩子們駐足圍觀,通過觀察與操作,他們直觀觸摸到了人工智能與機械工程的奇妙;《金雕飛起的地方——烏蘭察布市鳥類攝影科普展》中,栩栩如生的鳥類標本與生動的小課堂結合,讓學生們既領略了家鄉生態之美,又學習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科學探索廳》的聲、光、電、磁實驗區更是“人氣王”,孩子們親手操作裝置,見證靜電吸附、光的折射等現象,在動手實踐中驗證課本里的科學原理;《中國古代科技展》則通過古代工匠的智慧結晶——司南、地動儀等復原模型,將“四大發明”的故事“娓娓道來”,讓傳統文化與科學精神在孩子們心中交織。除了靜態展品,科技館的特效影院成為另一塊“沉浸式課堂”。4D影院的震動、吹風特效與球幕影院的宏大視角,將宇宙演化、自然奇觀、科技突破等內容直觀呈現,抽象的科學原理變得可感可觸。“原來黑洞吸積物質的過程這么震撼!”一名學生在觀看球幕影片后興奮地說,“現在我對天文知識的興趣更濃了!”
據悉,烏蘭察布科技館聯合集寧區城投研學管理公司、察右前旗中小學研學實踐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研學團隊,共同開展了此次中小學生研學合作,為青少年搭建起連接校園課堂與科技前沿的實踐平臺。
“此次活動不僅是讓學生看新鮮,更注重學深悟透。通過講解員的深度解說、互動實驗的引導思考,幫助學生將零散的科學現象串聯成體系,真正提升科學探究能力。我們希望通過‘走出去’的研學模式,打破傳統課堂的邊界。”烏蘭察布科技館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打造系列科學研學品牌活動,推出更多針對性強、趣味性足的研學課程,為青少年搭建多元化的科學實踐平臺,助力更多青少年在科學的海洋中揚帆起航。”(劉佳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