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呼倫貝爾11月1日電(草原云·內蒙古新聞網記者 李新軍 通訊員 代牟 劉恒岐)近日,內蒙古大學曹貴方教授團隊攜DR影像、基因檢測設備,赴鄂溫克族自治旗國牧農牧業公司,為800只呼倫貝爾短尾羊做“體檢”,聚焦“多脊椎羊”篩選,推動草原羊精細化養殖升級。
檢測現場科技感拉滿:DR區幾秒內呈現羊只脊椎影像,采樣區團隊同步抽血做基因分析。曹貴方教授介紹,傳統短尾羊多為13枚胸椎、6枚腰椎,而多1-2枚脊椎的羊產肉量更高,但過去靠經驗判斷準確率低,如今“DR+基因檢測”實現100%精準篩選,還能鎖定遺傳基因,攻克行業技術難題。
團隊不僅“挑羊”,更幫企業完成關鍵“分群”:將多脊椎種公羊、基礎母羊單獨歸群,建成500只核心群體。據悉,成年多脊椎羊比普通羊脊椎長2.8-5.5厘米,產肉量多1.2-3.5公斤,且性狀可遺傳,用T14L7(多2枚脊椎)公羊配種,后代多脊椎比例達99%,為新品系培育打基礎。
此次合作還提供“種源+技術”雙支撐:后續將供應基因驗證種公羊、冷凍精液,配套DR報告指導雜交,并向養殖戶推廣篩選技術。按規劃,3年內羊場多脊椎羊比例將超60%,助力增收。
“過去養羊靠‘天’,現在靠‘科技’!”鄂溫克族自治旗農牧和科技局副局長布日古德表示,呼倫貝爾短尾羊“短尾少脂”疊加“多脊椎高產”優勢,再借科技賦能,成了畜牧業提質新抓手。專家團隊扎根一線,既破解科研難題,又打通技術落地“最后一公里”,讓牧民切實享紅利,為草原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