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正是萬鳥集群、開啟南遷征程的關鍵時期。作為野生鳥類遷徙的重要途經地與停歇地,赤峰市當前正處于鳥類保護的關鍵階段。市林業和草原局以守護濕地生態、保障候鳥遷徙安全為核心目標,通過下沉一線開展精準業務指導、強化野生動物救助站點規范建設、健全長效保護機制等一系列扎實有力的舉措,全方位、多維度筑牢候鳥遷徙“安全屏障”,為區域生態安全保駕護航。
9月至10月,市林草局濕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科組建業務工作組,深入阿魯科爾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騰旗、林西縣等7個旗縣區,圍繞盟市重要濕地認定與秋季野生鳥類保護兩大核心任務開展精準指導。專項工作組通過實地調研、座談交流等方式,全面掌握旗縣區濕地保護、項目推進、鳥類保護專項行動落實、非法捕獵監督檢查、日常巡護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等情況。
結合調研實際,專項工作組同旗縣區進一步明確了工作方向。嚴格依據《濕地保護規劃》推進盟市重要濕地認定,聚焦鳥市、農貿市場等敏感區域強化監管以杜絕非法捕獵販賣行為,結合遷徙期特點加大巡護力度,全力守護鳥類棲息地,保障保護專項行動落地見效。
近年來,隨著赤峰市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的持續加大,區域內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不斷拓展,種群數量也實現穩步增長,隨之而來的是受傷、迷途野生動物的救助需求日益增加。為給受傷野生動物提供及時、專業的救助,我市已建成4家野生動物救助站,這些救助站如同“生命庇護所”,為眾多受傷野生動物撐起了“保護傘”。
10月22日,專項工作組赴寧城縣野生動物救助站開展業務指導,通過實地核查基礎設施、座談交流等方式全面評估救助站運行管理質效。工作組重點查看了收容籠舍安全性、醫療器材配備與維護情況,細致核查救助動物臺賬、康復記錄、放歸檔案等內業資料。
針對救助站仍然存在的短板,進一步推動救助站強化安全管理、加強人員培訓、升級硬件設施、規范檔案流程,實現“救助—康復—放歸”全流程可追溯,提升救助工作專業化、標準化水平。(南丁 馬敬澤 郭洋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