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走進太仆寺旗紅旗鎮紅喜村,陣陣菊香撲面而來。家家戶戶的庭院里,金燦燦的昆侖雪菊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村民們正忙著采摘、晾曬朵朵珍貴的“高原精靈”。昔日普通的農家院落,如今已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金色花園”。
紅喜村憑借海拔高、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等自然優勢,為來自昆侖雪線的珍稀雪菊創造了理想的生長環境。這里的土壤純凈、光照充足,讓每片花瓣都積攢著自然的能量。村民們堅持在清晨花瓣未綻時進行純手工采摘,再經過精心晾曬,最終制成形似胎菊、金黃中透著赤韻的優質干花。這種對品質的執著,讓紅喜村的雪菊保留了藥用價值和草原特有的陽光味道。
雪菊這朵“致富花”的成長之路并非一帆風順。2019年,在全國人大機關的幫扶下,紅喜村首次引種雪菊,大多數村民持觀望態度,只有十幾戶愿意嘗試種植。轉機出現在首個收獲季,雪菊的高產量和好效益讓村民們眼前一亮。到2021年,雪菊種植已成為家家戶戶的“庭院標配”。
為了推動產業發展規范化,2022年4月,紅喜村成立種植專業合作社,實行統一收購、加工、銷售的運營模式,并通過訂單保障收購價格,讓村民種得放心、賣得省心。2023年,合作社帶動110戶農戶種植昆侖雪菊,合作社實現年收入4萬元,農戶戶均增收364元;2024年,115戶農戶參與,合作社年收入躍至9.5萬元,農戶戶均增收826元;2025年,合作社收入預計將突破11萬元。曾經的“試水作物”,如今成了實打實的鄉村振興支柱產業。
紅喜村的成功實踐,是“小庭院”成就“大經濟”的生動縮影。該村以庭院經濟為切口,利用農戶房前屋后的“方寸之地”,發展特色種植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產業發展之路。金燦燦的雪菊不僅裝點了農家院落,提升了村莊“顏值”,更成為驅動鄉村振興、滋養百姓生活的“金色密碼”。從昆侖山麓到紅喜庭院,從無人問津到戶戶增收,這朵金色雪菊的美麗蛻變,映照著新時代鄉村發展的生動軌跡,它承載的不僅是高原的自然饋贈,更是紅喜村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堅定腳步。在鄉村振興之路上,小小的庭院正綻放出無限的生機與希望,書寫著產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嶄新篇章。 (周婧)
短評
太仆寺旗紅旗鎮紅喜村充分挖掘庭院發展潛力,盤活農戶房前屋后閑置資源,種植昆侖雪菊,發展特色產業,不斷拓寬群眾增收渠道,使這塊“方寸之地”成為激活鄉村發展動能的重要載體。
庭院經濟即農戶家庭院落經濟,指的是農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周邊場域為空間范圍、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小規模生產經營、為自家和社會提供農業土特產品和有關服務的經濟形式,是農業經濟的組成部分。庭院經濟具有“低門檻、小體量、靈活化”的特性,有著較好的發展前景。各地要積極支持引導農戶將生產、生活與生態有機融合,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手工作坊、林下經濟等家庭經營項目,不斷豐富庭院經濟類型,實現多點開花,把農家庭院的“方寸之地”建設成為增收致富的“聚寶盆”,讓一個個農家小院煥發嶄新光彩,為鄉村全面振興增添生機與活力。(周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