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來啦!我的niania恩啵(姥姥)~”近日,呼倫貝爾姑娘雅茹(抖音賬號:“雅典”)和她的姥姥共跳蒙古舞的視頻走紅網絡,視頻里,祖孫二人身著寶藍色傳統蒙古袍與卡其色新式蒙古袍,伴隨蒙古族說唱歌曲,踩著“咚—嗒—咚”的明快節奏,完成連貫的橫擺舞步與轉身動作。這段時長58秒的視頻瞬間在社交平臺走紅,讓呼倫貝爾大草原的民族舞蹈文化再次走進大眾視野。
鏡頭特寫中,76歲的姥姥手背雖有皺紋,抬臂時卻依舊舒展有力,標志性的跺踏步時裙擺隨動作揚起細碎的弧度,盡顯草原兒女的豪邁。身為巴爾虎蒙古族姑娘的雅茹身姿靈動,耳間的銀飾頭飾隨舞步輕響,祖孫倆一前一后的舞姿互動間,伸展的手臂似雄鷹盤旋,屈膝踏步如駿馬慢走,每一個姿態都透著蒙古族對自然的敬畏,也藏著游牧生活的印記。
作為從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走出的蒙古族姑娘,雅茹對民族文化的眷戀早已融入生活。陳巴爾虎旗至今保留著完整的游牧習俗與傳統技藝。在她的童年記憶里,草原上的那達慕大會、節日里的集體舞蹈、母親手中的刺繡針線,都是她文化認知的啟蒙。這份記憶,也成了她后來在呼和浩特開設民族服飾店的初心。如今在呼和浩特,雅茹經營的兩家民族服飾店,成為了連接草原文化與城市生活的橋梁。“我想讓更多的人知道,蒙古袍不只是節日盛裝,也能融入日常。”雅茹說,視頻里她穿的蒙古袍,正是出自自家店鋪。
視頻發布后迅速引發熱議,評論區里滿是網友的真實反饋:“姥姥太標準了!完全符合全國人民對蒙古族奶奶的想象!”“看著像課本里走出來的蒙古族奶奶~”“這才是文化傳承的正確打開方式!姥姥的蒙古舞跳得太有感覺了,祖孫同框太治愈~”“姥姥好可愛,像漫畫中的可愛奶奶!”······
呼倫貝爾作為“中國北方游牧民族成長史的搖籃”,其民族舞蹈早已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當地通過高校必修課、社區活動中心等多種形式傳承舞蹈文化,而翻開雅茹的社交平臺賬號會發現,她以“生活化鏡頭”開辟了更鮮活的傳播路徑——沒有專業舞臺的燈光,只有草原的自然光;沒有刻意編排的臺詞,只有祖孫間的日常對話。正如一位高校教師在評論中所言:“視頻里蒙古袍裙角的褶皺、姥姥眼角的笑意,這些真實細節比任何理論都更能展現民族文化的生命力。”
從陳巴爾虎旗的草原到呼和浩特的店鋪,從鏡頭前的共舞到線下的文化體驗,雅茹用自己的方式,讓民族文化在代際傳遞中煥發新生。如今,祖孫共舞的視頻已被新華社等各大社交賬號轉發,作為民間文化傳承的典型案例,在草原文化與互聯網的碰撞中,這場跨越代際的舞蹈接力,正讓呼倫貝爾這朵文化之花在新時代綻放更耀眼的光彩。(徐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