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給他取武飛這個名字的時候,沒想到他有一天真的飛到宇宙中去了。”在得知武飛入選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后,家人激動地說。
在10月30日舉行的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張靜波宣布,瞄準北京時間10月31日23時44分發射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張陸、武飛、張洪章組成,張陸擔任指令長,3名航天員分別為航天駕駛員、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涵蓋了我國現役3種航天員類型。其中,來自內蒙古包頭市達茂旗的武飛是中國最年輕的航天員,將成為目前執行飛行任務時年齡最小的中國航天員。

武飛,這位曾經在草原上仰望星空的少年,如今即將親身奔赴蒼穹。
武飛的“飛天夢”早已在無憂無慮的童年中萌芽。那時只有三四歲的他生活在包頭市達茂旗的一個小村莊。夜晚,他常常依偎著家人仰望草原星空,那些閃爍的星辰在他心中種下好奇的種子。他曾興奮地告訴媽媽,夢到孫悟空踩著筋斗云帶自己在天上飛——這份童真的向往,成為日后逐夢空天的最初動力。
2003年10月16日,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回到地球,看著新聞里創造中國航天歷史的身影,武飛兒時藏在心里的探索欲徹底被喚醒,探索宇宙的種子自此有了更清晰的生長方向。
這份向往在成長中逐漸沉淀為堅定的志向。高考后,武飛毫不猶豫地選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專攻飛行器環境與生命保障工程專業,為“飛天”筑牢知識根基。本科期間,他的空天情懷在實踐中不斷深化:2012年暑假,他加入“翔飛天府暑期社會實踐隊”,深入航空航天企業廠所參觀學習,近距離觸摸航天器研發的脈搏,更堅定了投身航天事業的決心。

武飛(右)和同學籌備以綠色環保和低
2014年,武飛選擇留在北航繼續深造,攻讀人機與環境工程專業碩士學位,師從該領域權威專家林貴平教授 。在導師指導下,他從事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統相關研究,扎實的理論積累與實踐能力為日后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碩士畢業后,武飛懷揣“德才兼備、知行合一”的北航校訓,進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空間技術研究院,從圖紙設計到設備研發,將多年所學轉化為航天器研制的實際力量 。

2019年,一份關于選拔航天飛行工程師的通知改變了武飛的人生軌跡。兼具工程經驗與專業素養的武飛順利入選,開始了嚴苛的訓練。“以前是‘學深’,現在還要‘學廣’。”盡管從守護空間站的工程師到入駐空間站的航天員這條路無比艱辛,但他始終咬牙堅持,朝著蒼穹一步步靠近。

此次出征,武飛肩負航天飛行工程師的重任。 他的行囊里,除了執行任務所需的設備,還特意帶上了家鄉的莜麥種子。這份來自達茂旗草原的饋贈,承載著他希望讓家鄉物種在太空扎根的心愿,也讓草原與蒼穹完成了跨越時空的聯結。
從草原到星空,武飛說:“這份幸運,源于我們正處在一個航天事業跨越式發展的偉大時代。”他的“摘星”之旅,從來不是一個人的獨行:是草原的星光點亮了最初的向往,是時代的浪潮托舉著夢想起航,更是無數航天人共同的堅守,讓這份個人理想融入了國家的航天藍圖。

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即將啟航,武飛帶著家鄉的種子與時代的期許奔赴太空。這趟旅程,是一個草原少年的圓夢,是草原與太空的深情對話,更成了這個偉大航天時代里,無數人逐夢蒼穹的生動縮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