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窗口是換證的,有疑問隨時問我!”在外籍人員服務中心業務大廳里,來自蒙古國的志愿者那仁德力格爾的聲音溫暖而清晰。他穿梭在外籍駕駛員之間,耐心講解車輛換證流程,讓不少原本面露困惑的司機豁然開朗。胸前志愿服務積分卡上累積的近30分,不僅是他兩年來扎根二連浩特、投身志愿服務的見證,也折射出二連浩特市外籍人員服務中心在外籍志愿者培育模式上的創新成果。

作為口岸城市,二連浩特每天迎接著數千名懷揣夢想的蒙古國司機、留學生和邊貿商人。然而,語言障礙與文化差異,使他們在辦事、生活時常陷窘境——不會使用移動支付、看不懂交通標識、不熟悉就醫流程……這些看似簡單的小事,成了他們在異鄉扎根的“攔路虎”。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2024年,二連浩特市外籍人員服務中心精準把握跨境服務需求,創新組建“Help”之家志愿服務隊,以互助為紐帶搭建起一座跨越國界的“連心橋”。隊伍吸引了20多名常駐外籍友人加入,他們活躍在交通引導、政策宣講、應急救援、文化傳播等關鍵崗位,既是交通法規的“宣傳員”、紅十字應急知識的“普及員”,也是中華文化的“傳播者”,以同胞間的親和力,讓文化差異在真誠互動中消融。

為幫助外籍志愿者更快適應角色,該中心為他們量身定制“成長套餐”:服務培訓課細致打磨溝通禮儀,讓每一次幫助都透出溫暖;交通法規、紅十字急救等實用技能課,則使他們掌握“硬核本領”,從容應對多樣服務場景。
更讓志愿者們暖心的是該中心創新推出的積分激勵機制——志愿服務時長既可兌換證件辦理綠色通道,也能換取生活便利服務。這份“被看見、被尊重”的認可,讓奉獻更有動力。

在服務中心的統籌調度下,志愿者的溫暖服務滲透到外籍人員生活與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心牽頭編制的雙語《外籍人員服務指南》,涵蓋出入境、房屋租賃、醫療等12類高頻需求,已成為異鄉人的“生存手冊”。自“Help”之家志愿服務隊成立以來,累計服務時長已超300小時,中蒙聯合服務近1000小時。

二連浩特市外籍人員服務中心民警孟祥龍說:“我們作為內蒙古首支外國人志愿服務隊,結合了二連浩特口岸特色,發揮志愿者自身優勢,為口岸入境的外籍人員提供生活指引、政策解讀、就醫、就讀、法律咨詢等服務。累計服務外籍人員近萬余人次,增加了親合力,提升了他們的幸福感。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會持續優化服務,為外籍人員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助力多元文化交流融合。”

從精準發現需求到組建隊伍,從量身培育賦能到創新機制激勵,二連浩特市外籍人員服務中心通過全鏈條、精細化的運營,讓“Help”之家志愿服務隊成為口岸最動人的文明名片。

這份雙向奔赴的善意與溫暖,既為這座城市注入了鮮活而多元的活力,更讓二連浩特的文明底色愈發鮮亮、厚重。(牧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