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既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五年過渡期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驴h緊緊圍繞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以及“千萬工程”經驗,秉持“守底線、促增收、強基礎”這一主線,全面統籌推進防返貧、興產業、優民生等重點工作,全力以赴沖刺“兩個不低于”目標,扎實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各項工作落地生根、取得實效。
扛牢責任強根基,建強隊伍抓落實
2025年,全縣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積極召開全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推進會,廣泛動員縣處級領導、行業部門負責人、鄉村干部以及駐村工作隊等各方力量,開展全域摸底排查工作。全縣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緊緊圍繞當前重點工作,進一步壓緊壓實“三級書記”抓鄉村振興,構建起黨政主要領導共同抓、分管領導直接抓、其他分管領導協助抓、行業部門分工負責落實的工作格局,全方位推動鞏固銜接工作邁向新臺階、取得新成效。
與此同時,化德縣對駐村工作隊進行了輪換,共選派238人組建駐村工作隊。按照“凡派必訓”的原則,由縣委黨校牽頭,針對新選派駐村干部開展了一輪集中輪訓,切實提升駐村干部的履職能力與專業素養。
織密民生保障網,落實政策暖民心
在政策落實方面,化德縣聚焦教育、醫療、住房、飲水等關乎民生的關鍵領域,持續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
教育保障——
對義務教育階段脫貧家庭學生展開動態監測,全力實現“零失學輟學”目標。為2名特殊學生提供送教上門服務,并保障31名學生能夠隨班就讀,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優質的教育資源。
醫療保障——
脫貧人口以及監測對象的基本醫療保險與大病醫療保險實現了全覆蓋,持續推進“一站式”結算服務,家庭醫生簽約率達100%,切實為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減輕就醫負擔。
住房安全保障——
建立起農村危房改造動態核查機制,目前33戶危改任務已完工20戶,有力保障了農村居民的住房安全,讓群眾住得安心、舒心。
飲水安全保障——
投入205萬元用于治理9個村存在的管道老化、冬季凍結等飲水安全問題,另外安排2900萬元對城中村及易地搬遷人口供水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全方位確保群眾的飲水安全,滿足群眾日常用水需求。
除此之外,化德縣保持低保、特困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兜底政策的穩定性,對低收入人口實施動態監測預警,及時為無勞動能力的特殊困難群眾落實相應保障措施,筑牢堅實的民生底線,讓困難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
增收賦能破難題,防貧監測筑防線
為保障脫貧戶與監測對象實現穩定增收,化德縣堅持“因戶因人施策”,打出產業、就業、監測“組合拳”。
產業就業幫扶——
制定出臺產業扶持、務工就業獎勵政策,安排2500萬元產業獎勵資金以及360萬元就業獎勵資金,為具備勞動能力的群眾提供種養業獎補、小額信貸(目前存量1022戶,總余額5059.26萬元)、技能培訓等多方面支持。針對弱勞動力半勞動力群體,開1560個公益性崗位,助力他們能夠就近就業增收;對于失能弱能群體,則通過生態補貼、光伏幫扶、臨時救助等措施強化保障力度,全方位保障各類群體的收入來源。
防返貧監測——
遵循“精準識別、因戶施策、動態清零”的原則,組織各鄉鎮對重點人群進行排查。截至二季度,全縣現有脫貧人口6544戶13136人(其中享受政策的有6061戶11967人)、監測對象1463戶2659人(2025年新識別67戶135人),當前仍有429戶756人未消除風險。針對這一未消除風險群體,已累計落實產業、就業、兜底等幫扶措施達1036人次。同時,為6061戶脫貧人口制定增收措施達10307戶次,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資金監管——
上級下達銜接資金24277萬元(共安排項目47項)、京蒙協作市級資金3600.03萬元(安排項目4個)、東城區援助資金1355萬元(安排項目7個),所有項目均已開工建設。截至目前,銜接資金支出率達66.8%,京蒙協作資金支出率達44.87%,實現了“開工率100%、支出按序推進”的良好局面。此外,還完成了2012-2024年扶貧(幫扶)資產清算工作,建立起“到戶類、公益類、經營類”三本賬,資產總額高達26.6億元,為后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京蒙協作聚合力,雙向賦能促共贏
作為區域協作的重要抓手,化德縣與北京市東城區在勞務、消費、人才等多個領域深化合作,為鞏固銜接工作注入強勁動力。
勞務協作——
組織69家企業參與“春風行動”等招聘活動,達成就業意向117人。通過舉辦專場招聘、開展技能培訓、發放穩崗補貼等一系列措施,助力1644名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其中脫貧人口844人)。積極培育“化德縫紉工”勞務品牌,帶動90家服裝企業蓬勃發展,提供就業崗位6000余個(脫貧人口150人),且年人均收入可達5萬元,有效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
消費幫扶——
投入2800萬元用于建設脫水蔬菜生產線、冷庫以及恒溫庫,安排350萬元補貼種植與家畜銷售。建立4處農產品供應基地,精心打造“塞北漢豐”“雙品進京”等品牌,在北京市東城區5家商超設置農特產品專柜,并創建4家駐京門店,同時依托京東商城、832平臺搭建起線上銷售網絡,成功推動馬鈴薯產品進入東來順集團銷售體系,進一步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助力農民增收。
人才交流——
北京市東城區選派4名黨政干部、14名專業技術人才趕赴化德縣傳經送寶,分享先進經驗與專業知識;化德縣也選派18名醫療、教育人才前往北京跟崗培訓,通過這種雙向交流的方式,有效補齊當地發展短板,提升發展能力。
下一步,化德縣將持續充分利用好過渡期政策,緊緊圍繞“三保障”與“三個落實”任務,不斷鞏固防返貧成果。針對鄉村產業、建設、治理、增收、改革等相對薄弱的環節,實施清單管理,找準問題、補齊短板,奮力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用心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王錦鵬 馬曉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