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寧城縣的果園里,放眼望去,蘋果嫣紅、梨子澄黃。空氣中彌漫著果實熟透的甜香與泥土的芬芳,混合成令人“微醺”的幸福氣息。果農們在林間穿梭,粗糙的手掌托起一個個渾圓飽滿的果實,采摘的瞬間,就是為果園的豐收剪了彩。寧城縣林果產業正在以其獨特的魅力與活力,繪就出一幅產業興、生態美、生活富的嶄新畫卷。
政策助力,荒山種出“致富果”
“五山四丘一分川”是寧城縣典型的地貌特征,山多人多耕地少,氣候溫潤、日照充足,發展林果業得天獨厚。因此,抓布局、給政策是關鍵。多年來,從《寧城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果樹經濟林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到“三個不設上限政策”,再到系列提質增效措施,寧城縣精準破解產業發展痛點。
按照地形地貌和自然條件,合理規劃品種布局。淺山區以蒙富蘋果為主,丘陵山區種植南果梨和新蘋紅蘋果,丘陵坡地栽培寒紅梨,次生林區則以山楂為主。在系列政策鼓勵下,全縣果樹經濟林面積從零散起步迅速擴展至11.3萬畝,總產值達到3.1億元,帶動農民人均年增收596元,產業形態逐步由“一家一戶分散經營”轉向“集中連片、規模發展”。截至目前,全縣果樹經濟林面積25萬畝,覆蓋16個鎮鄉街、205個行政村,帶動2.2萬戶、9.8萬人。盛果期果林面積增至9.5萬畝,年產各類果品16.8萬噸,產值8.2億元,人均增收5600元。昔日荒山成為群眾致富增收的“金山”。
科技賦能,生態經濟雙豐收
多年來,寧城縣堅持以綠色林果產業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支撐,先后榮獲“經濟林建設示范縣”“蒙富蘋果標準化示范區”等國家級榮譽稱號,走出了一條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綠色發展之路。
從2018年開始,小城子鎮的綠發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率先引進環保酵素農耕技術,占地500畝的蘋果基地全程采用酵素種植。這項技術的原料來源于果園里的殘果、落果、植物秸稈等農業廢棄物,提升了土壤生態活力,使蘋果品質和市場價值大幅提升。現在,酵素蘋果種植已推廣至五化、三座店和大城子等多個鄉鎮。
除了酵素蘋果,寧城縣還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蘋果。與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沈陽農業大學開展合作,建立無病毒良種母本園和采穗圃,構建起縣、鄉、合作社三級良種繁育體系,從自主選育抗寒品種“蒙富蘋果”到引進耐低溫新品種“新蘋紅”蘋果,良種的不斷更新也體現出寧城縣在“科技興果”戰略上的創新與堅持。
寧城縣現有林果專業合作社23家、國家級示范社3家。以國家級示范社為龍頭,充分發揮帶動作用,形成“縣服務鄉、鄉服務村、合作社帶農戶”的服務網絡。通過組織技術人員包聯指導、成立林果產業科研組、引進果樹研究所專家團隊開展科技培訓等多項舉措,推動先進種植技術直達山鄉果園,助力果農掌握科學管理方法,實現果品質量與產業效益的雙提升、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品牌鍛造,寧城蘋果“香”四方
寧城蘋果是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在成功獲得“寧城蘋果”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認證后,縣政府通過統一管理標準與包裝規范,系統性提升品牌形象。同步建設寧城蘋果博物館,連續舉辦6屆蘋果節。通過農超對接、電商直播、旅游采摘等多渠道拓展市場,積極參與各類博覽會、展銷會,推動“寧城寧果”品牌知名度與市場競爭力持續提升,寧城蘋果遠銷京津冀、長三角等地區。
10月20日至22日,寧城縣組織開展“寧城蘋果豐收季 我為寧果來代言”網絡直播銷售活動,3場直播共銷售寧城蘋果20萬斤,實現銷售額67.2萬元。
秋風送爽,果香四溢。寧城縣將通過不斷創新與耕耘,讓這條流淌著甜蜜與財富的林果產業發展之路越走越寬,促進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王欣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