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持續走低,通遼市城市地下管網改造工程進入最后沖刺階段。施工隊伍搶時間、趕進度,全力奮戰在建設一線,以暢通的地下“脈絡”為市民溫暖過冬、便捷生活筑牢保障。
在通遼市中水回用設施及管網工程建設現場,機械轟鳴聲此起彼伏,挖掘機揮舞鐵臂開挖溝槽,運輸車往來穿梭運送建材,施工人員各司其職、緊張作業,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

作為今年通遼市民生領域的重點工程,該項目總投資約1.47億元,建設內容涵蓋25.14千米中水輸送管網,以及兩座標準化再生水處理站。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城市水資源循環利用的重要支撐,對緩解水資源緊張、完善基礎設施意義重大。
“項目建成后可顯著提高城區再生水利用率,既落實環保督察要求,又滿足城區園林綠化及市政用水需求。”通遼市水權收儲轉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宏亮介紹,通遼市科爾沁區屬于地下水超采區,項目投用后可有效減少地下水開采。

據了解,該項目全面投用后,每年可處理并回用中水1120萬立方米,將切實破解我市水資源供需矛盾,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注入綠色動能。工程于2025年6月23日開工,目前形象進度已完成80%,計劃年底實現整體完工。
與此同時,民航路綜合管網改造工程本年度施工進度也已接近尾聲。作為城區南北向主要通道,民航路兩側聚集了大量居民小區、商鋪及企事業單位,但由于地下管網建設年代久遠,存在管徑偏小、設施老化、漏水爆管等問題,難以滿足沿線群眾生活與區域發展需求。

今年,通遼市精準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啟動民航路綜合管網改造工程,對給水、排水、供熱等多類地下管線實施系統升級改造。截至目前,民航路已完成雨水、供水管網改造建設,路面正逐步恢復通行。按照規劃,明年將繼續推進民航路污水、供熱管網改造工作,進一步提升沿線排污能力與冬季供暖保障水平,讓管網改造的民生紅利持續釋放。
今年以來,通遼市持續加碼民生投入,織密民生保障網絡。年底預計完成包含改造熱源2座、一次管網20.33公里、二次管網96.9公里、樓棟立管58.1公里、換熱站99座,86公里燃氣管道更新、65公里供排水管道改造,并更換5萬塊智能遠傳水表等59個市政基礎設施重點項目,總投資規模達29.7億元。進一步筑牢城市運行“安全線”,讓市民在溫暖過冬、用水用氣便捷等細節中,切實感受到民生保障的溫度與力度。(馮麗麗 王朝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