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務關乎民生、連接民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深入群眾、深入基層,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實推進共同富裕。”這為我們高質量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供了戰略指引與基本遵循。“十四五”以來,內蒙古緊緊圍繞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持續加大投入、優化政策、深化改革,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民生建設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持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
享有基本公共服務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務是政府的重要職責。2021年,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保障和改善公共服務規劃》,圍繞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以及優軍、文體服務保障等方面,明確了基本公共服務的項目、標準和重點任務,為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供了重要遵循。依據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我區制定并動態調整自治區基本公共服務實施標準,在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標準、支出責任、牽頭負責單位等方面提出更具體、更符合本地區實際的要求,以標準化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衡化,進一步強化制度保障。“十四五”期間,我區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強化基本民生財力保障,持續完善教育、衛生健康、社保、就業等重點民生領域支持政策,切實兜住兜牢民生底線。結合經濟基礎、空間布局、人口結構等因素,立足服務人口和服務半徑,因地制宜優化基本公共服務資源配置,促進基本公共服務資源向農村牧區和邊境一線覆蓋,提供形式靈活的基本公共服務。立足各地區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發展條件,圍繞呼包鄂烏城市群、呼和浩特市首府都市圈、赤峰通遼區域中心城市建設,促進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共建共享,緩解了區域性發展不平衡問題。加大就業指導、教育培訓、健康衛生、文化發展等領域的投入,通過基本公共服務賦能低收入群體,提升困難群眾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多措并舉補齊基本公共服務短板
“十四五”以來,針對基本公共服務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狀,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內蒙古集中力量、多措并舉補短板強弱項,辦好就業、教育、社保、醫療、養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實事,提高公共服務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通過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和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努力擴大基礎教育優質資源覆蓋面,從資金保障、制度建設、師資隊伍等方面助力全區教育事業穩中提質。全面落實就業促進行動,突出就業優先導向,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提升就業公共服務質量,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深入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全面提升醫療衛生服務、中醫藥(蒙醫藥)服務、人口全周期服務、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跨區域合作、分級診療秩序優化,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水平。著力增強社會保障能力,穩固和提升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參保率,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盟市級統籌。持續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聚焦滿足群眾基本住房需求,針對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有所居問題,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以數字賦能提升政府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等在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廣泛應用,精準匹配基本公共服務資源,推進數字智能技術在教育、就業、社保、醫療衛生、住房、交通等領域的普及應用,以提供更加智能、便捷、優質的基本公共服務。
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保障能力
“十四五”期間,全區一般公共預算安排的基本公共服務領域支出持續增加,重點領域服務保障能力明顯增強。教育事業實現公平均衡發展,2021年全區103個旗縣(市、區)全域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評估認定。醫療衛生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醫療衛生資源明顯增加,衛生健康人才資源總量穩步增長。全面落實穩就業保就業政策措施,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就業結構不斷優化,就業質量顯著提高。社會保障網越織越密,通過健全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眾。公共文化體育服務網絡更加完善,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不斷發展。“一老一小”普惠服務快速發展,實現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廣泛覆蓋,嬰幼兒照護服務加快發展。殘疾人關愛保障水平明顯提升,通過全面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有效緩解殘疾人生活和照護困難。住房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規范發展公租房,穩步實施棚戶區改造,城鎮住房困難群眾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
在新征程上書寫民生建設新篇章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長期工程、民心工程。在新征程上書寫民生建設新篇章,必須久久為功,持續強化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要圍繞提供什么樣的服務、達到什么樣的要求等方面來完善基本公共服務的制度框架。要以縣域為基本單元,全面推進公共服務的規劃布局、設施建設、資源配置、人才調配城鄉一體化,通過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以城鄉融合發展全方位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全面推行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以人口集中流入地城市為重點,推動“一城一策”制定實施辦法,讓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享有同遷入地戶籍人口同等權利。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財政可承受能力,適時將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增量服務事項納入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標準,讓服務項目清單更好地體現人民日益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要分地區分領域做好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監測評估,推動各地對照基本質量標準,找準差距、查漏補缺,加快補齊均衡發展短板。要推動數字智能技術與公共服務深度融合,推動信息數據互通共享,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基本公共服務更加便捷、高效,縮小城鄉、區域之間在公共服務獲取上的差距。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回望“十四五”, 內蒙古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將增進民生福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實際行動交出了一份可圈可點的民生答卷。展望“十五五”,我們要以針對性更強、覆蓋面更廣、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顯的舉措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滿足各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為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內蒙古新篇章奠定更堅實的民生基礎。(作者:霍燕 系內蒙古自治區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內蒙古自治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