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打賞的種種亂象,迎來嚴厲整治。自10月28日起,中央網信辦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2個月的“清朗·整治網絡直播打賞亂象”專項行動。專項行動聚焦娛樂性團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賞亂象的重點領域,從嚴打擊低俗團播引誘打賞、虛假人設誘騙打賞、誘導未成年人打賞和刺激用戶非理性打賞等四方面突出問題。
截至2024年底,中國網絡表演(直播與短視頻)行業市場營收規模達2126.4億元。然而一段時間以來,網絡直播領域打賞亂象屢屢引發關注。低俗擦邊、立虛假人設不說,更有設置情節套路誘導未成年人、刺激用戶非理性打賞等問題。種種“撈賞”手段,儼然成為一些賬號和機構的慣用路數,侵害了消費者用戶權益,偏離了設置打賞的初衷,更讓網絡直播打賞烏煙瘴氣,顯然不能再任亂象蔓延。
專項行動是對直播行業亂象的精準打擊,也是對網絡直播生態的一次凈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專項行動重點突出、目標明確。例如,近年火起來的娛樂性團播、私域直播等,由于其起步粗放、手法隱蔽、受眾具有較強粘性,已成為“野路子”打賞多發高發的領域。將它們納入專項行動治理重點領域,具有相當的及時性和精準性。而在重點打擊的同時,專項行動也列出了四方面從嚴打擊的突出問題,也具有很強的指向性。說到底,這些重點領域和突出問題,本質上都是置相關法律法規和平臺規則于不顧,為了逐利撈金而丟掉了責任底線。
此次專項行動是多年以來“清朗”行動的延續,直面長期以來滋生網絡直播打賞亂象的根源、亂象屢禁不止的深層原因,其深意不僅在擺問題、治亂象,更在于立規矩、促長遠。專項行動在打擊具體違規行為和情形的同時,特別強調督促平臺完善直播打賞運行規則,健全直播打賞管理功能,加強直播打賞營利行為規范。不僅要求深挖嚴打一批賬號、平臺和MCN機構等負面典型,也明確提出督促網站平臺規范榜單、團播、PK等功能應用和互動玩法,健全投訴舉報和未成年人打賞退款機制。
整治直播打賞亂象不是一陣風,也不是單一主體的事情。網站平臺、主播和機構要有充分認識、先查先改,主動告別流量至上、靠博出位和劇本套路“騙”打賞等戲法。須知,健康可持續的直播行業生態,絕不是低俗博眼球、打賞叮當響的“金幣競賽”,而是內容優質、互動有趣的價值共鳴。
打賞的每一分錢,都應是用戶自愿為才華才藝埋單的,而不是靠各種路數“坑蒙拐騙”來的。我們期待,在監管整治之外,相關主播、MCN機構、網站平臺等能夠積極作為,共同推動網絡直播行業走向更加規范、更加健康的發展軌道。(林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