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職權范圍內的事,非要等上級指示了才去做;本該及時回應的問題,偏要層層上報耗到輿論升溫。當下,部分年輕干部患上了“請示依賴癥”,遇事必請示、小事大請示。這種做法看似程序嚴謹、尊重領導,實則將本該自己承擔的責任“向上甩鍋”,是懶于思考、怯于擔當的表現。
向上級請示匯報,是開展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工作常識和規范。重大問題請示報告,還是黨內一項政治紀律和規矩。但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年輕干部無管大事小事,事事都要請示,該決策時不決策,該推進時不推進,沒有領導指示就不動、不辦;一些年輕干部自作聰明,把請示當成逃避責任的“護身符”,將本該由自己拿主意、做決斷的事項,全都以請示的方式推給了領導;還有一些年輕干部事事請示,可能與辦事流程冗長、機制僵化有關,他們“遇事就問”的背后,往往存在著職責不清、邊界模糊,以及容錯糾錯機制不健全的現實土壤。
這種“請示依賴癥”,不僅扼殺了年輕干部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會導致其喪失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久而久之,年輕干部便會因缺乏歷練而逐漸失去獨當一面的信心、勇氣和能力,極不利于個人成長。另外,不區分有無必要性,凡事皆請示的做法,既影響決策者形象,也增加行政運行成本。一些本可當機立斷的小事,等你請示我、我請示他、逐級請示完后再推進,早已“大水漫過三丘田”,不僅影響為群眾辦事的效率,還將在等待拖延中浪費寶貴時間,錯失發展良機。因此,“請示依賴癥”要不得,必須堅決破除。
根治“請示依賴癥”,一方面需要年輕干部主動破局,克服依賴心理,樹立正確政績觀,勤于思考、勇于擔當,篤行實干、敢闖敢試,不斷練就真本領、硬功夫,以“金剛鉆”攬“瓷器活”,在“愿干”與“善干”中找到平衡。另一方面,也需要制度機制的正向引導,既明確“權責清單”,為擔當作為者劃定清晰“跑道”,又健全容錯糾錯機制,鼓勵年輕干部在試錯中成長,還要運用好考核“指揮棒”,大膽選用敢于擔當、主動作為的干部,嚴肅處理消極依賴、推諉敷衍的干部,樹立“有為者有位、實干者實惠”的導向,激發年輕干部擔當作為的內生動能。
“為官避事平生恥”。年輕干部的成長,是實打實干出來、練出來的,絕不是請示出來的。廣大年輕干部只有厘清什么事該請示、什么事無需請示,從根本上破除“請示依賴癥”,敢于拍板、勇于擔責,才能練就鐵肩膀、硬脊梁,讓組織放心、讓群眾滿意。(浩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