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來,錫林郭勒盟錨定奶業振興目標,以建標準、強監管、塑品牌為抓手推動傳統奶業轉型升級。如今,“錫林郭勒奶酪”年產量突破2100噸,年銷售額超1.2億元,授權企業達108家,從地方特色產業躍升為帶動牧民增收、享譽全國的“草原金名片”。
小作坊蛻變大產業 現代化轉型提速
在錫林春澤奶食品加工廠的生產車間里,現代化流水線全速運轉,工人們正忙著對奶豆腐、乳清糖等產品進行精細加工。作為“錫林郭勒奶酪”區域公用品牌授權企業,該公司緊抓奶業振興機遇,持續推進技術升級與產品創新,現已推出近20種特色奶制品,年加工鮮奶能力達2000噸,年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成為傳統奶制品產業現代化轉型的典型。
同樣享受到品牌紅利的,還有鑲黃旗娜日娜奶酪店。這家經營15年的老店,如今日均加工鮮奶1500斤,在保留“自然發酵、手工塑形”傳統工藝的同時,引入標準化殺菌技術,讓老味道有了新保障。經營者薩日蓋還利用乳清研發出10余種新產品,“有了‘錫林郭勒奶酪’品牌加持,奶豆腐、乳清蛋白酪等都有了固定客群,每月訂單不斷。”
雙地標認證 賦能全渠道拓市場
“錫林郭勒奶酪”能快速走向全國,離不開品牌力的持續提升。目前,該品牌已先后拿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還躋身“中國乳業新勢力年度影響力區域乳品品牌”,成為內蒙古知名區域公用品牌。
為讓草原奶酪走進更多家庭,錫林郭勒盟構建起線上線下融合的全渠道營銷體系:線上在京東、抖音等平臺開設官方門店,2023年線上銷售額占比達80%;線下在北京、呼和浩特等地建起體驗店,還與中石油“昆侖好客”、胖東來、盒馬鮮生等連鎖渠道合作,讓產品觸達全國消費者。
標準體系筑根基 政策護航促發展
產業高質量發展,標準是基石。錫林郭勒盟累計發布傳統乳制品標準53項,從生產工藝到產品術語實現全鏈條規范,既填補了行業空白,也為產業劃定“質量紅線”。營商環境也持續優化,食品生產許可實行“1個工作日”審批,成為全區流程最優盟市;信用分級分類監管體系落地,誠信主體“無事不擾”,產品抽檢合格率連續多年保持100%。
資金與技術支持同樣給力。截至2024年底,全盟累計投入1.6億元扶持奶業,其中2024年還拿出139萬元專項補貼23家奶牛養殖主體,推動82.6%的生鮮乳直供授權企業。同時,組織企業赴法國、荷蘭學習先進技術,制定風味奶酪等3項團體標準,為產業升級注入動能。
鏈起牧民增收路 共享產業紅利
“小奶酪”撬動“大增收”。錫林郭勒盟通過“企業+合作社+牧戶”模式,讓99家授權主體成為牧民增收的“紐帶”。東烏珠穆沁旗機勒乳業加入品牌后銷量增長20%,輻射帶動23戶牧民年均增收45萬元;蘇尼特左旗德歌吉奶制品加工廠借助“察干伊德貸”360萬元貸款,日產能力從300公斤提升至800公斤,年銷售額預計達400萬元。
如今,“錫林郭勒奶酪”正朝著“中國人自己的奶酪”目標持續邁進。下一步,錫林郭勒盟計劃推進39家授權主體追溯系統安裝,支持企業在盟外開設自營門店,推動奶酪與文旅、康養產業融合,讓這張“草原金名片”在全國市場持續飄香,為奶業振興提供可復制的“草原樣本”。(道力亞 蘇楞高娃)





